歌曲专辑《回族穆斯林》问世 女高音索菲燕唱响回族歌曲新时尚
端庄文学网讯 由女高音歌唱家索菲燕演唱的CD专辑《回族穆斯林》,在新疆众多著名词曲作家的共同参与下,近日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并已在全国上市。
索菲燕是近年来活跃在民族歌坛上的一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的歌音色甜美,清纯透明,流畅圆润,色彩丰富,特别是她近年来演唱的以回族歌曲为主的多民族声乐作品,倾诉着民族心声,歌吟着边疆风情;曲调优美,感情真挚,风格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十分浓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广大听众特别是回族听众的喜爱和好评。这张表达着回族人民理想愿望、展示他们情感世界的专辑,是她多年来音乐生涯的第一张专辑。
建国以来,我国回族的文化艺术事业和各民族的文化事业一样,有了很大发展,全民族的文化整体水平和文化素养有了普遍提高,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成果丰硕。反映回族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方面的艺术歌曲,与其他兄弟民族题材的歌曲相比,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显得有些滞后,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许许多多的民族文艺工作者为此做着辛勤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专辑《回族穆斯林》的出版,正是这方面努力的一个成果,是这些成就的一个生动体现。对进一步推进回族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促进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满足广大回族同胞渴望听到更多表达他们心声的回族歌曲的愿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新疆地区的回族人民,生活在多民族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新疆地区,在新疆多民族文化的长期影响和熏染下,人生情怀相对较为浪漫和豪放,因此也产生了多如漠红柳般的民歌,这既是他们多彩生活的反映,也是展示他们民族文化风采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回族文化艺术领域里一批珍贵的音乐文化财富。回族创作歌曲CD专辑《回族穆斯林》的出版,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现象的必然结果。
回民族的新创歌曲和这个民族传统的民间歌曲及“花儿”一样,是回族人民用特有的民族音律,述说着回回民族对历史、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美学的感悟,集中体现了回族文化的特点,并与回族整体的民族生活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特别是那些歌唱民族风情和习俗的歌。专辑《回族穆斯林》中一些歌曲的内容已经深入到了民族文化和情愫的深层,对民族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展示已脱开了借用外在表象的旧套从而能直抒胸臆,使其承载着民族音乐更深的意韵。如:《经名》、《阿妈的白盖头》、《开斋节之夜》、《赛俩穆》等。专辑《回族穆斯林》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有益的,可喜的,为全国的回族歌曲创作开了先风,同时,为今后的回族歌曲创作在题材的多样性,开阔视野方面起到一个倡导作用。
这张专辑的制作和出品单位是新疆伊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致力于推进回族文化艺术创作、制作的公司。一直将回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史料和生活素材,作为他们的艺术创造的矿藏。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回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自己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舞蹈,也创造了无穷尽的民间艺术成果和特色鲜明的文艺活动形式。把这些成果和形式更有效地发展光大并更好地继承、发展下去是该公司义不容辞要承担的任务。在文化多样性、多方式多渠道打造文化艺术产品的今天,伊蕾文化传媒公司无疑是一个发展回族文化艺术和打造艺术产品的很好而有效的平台,欢迎有志于发展回族文化艺术的人士加盟,共同为做大做强这个平台,为进一步壮大艺术创作队伍,为发展回族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歌手的演唱只有听众喜欢才有意义
——歌曲专辑《回族穆斯林》演唱者、女高音歌唱家索菲燕访谈录
索菲燕 石彦伟
日前,笔者在昌吉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通过回族作家杨峰得知,由新疆伊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一本回族歌曲专辑《回族穆斯林》已正式出版发行。该专辑的所有歌词均由诗人出身的杨峰老师创作,作曲则汇聚了新疆最优秀的团队,演唱者是来自广州被誉为“军中百灵”的女高音歌唱家索菲燕。回到北京,笔者即按捺不住期待之情,听完了全部曲目,感到久违的亲切与感动。
2012年9月23日,笔者在北京南锣鼓巷对专辑的演唱者索菲燕进行了采访,进一步走进了《回族穆斯林》的幕后故事。
石彦伟:索菲燕你好。歌曲专辑《回族穆斯林》出版发行,是回族文化界令人惊喜的一件事,听到消息的朋友都感到很振奋。毕竟在此之前,反映回族穆斯林文化与生活的歌曲作品少之又少,有个别曲目虽有流传,但公开出版专辑的形式非常罕见。可以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专辑吗?
索菲燕:这本专辑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就是要主打穆斯林文化的品牌。所收录的歌曲,题材和创作手法比较多元,有表现回族人爱国精神的主旋律歌曲《华夏情》,还有聚焦于本民族生活场景、文化习俗和情感经验的《赛俩目》、《开斋节之夜》、《阿妈的白盖头》、《经名》、《焉耆情》、《“花儿”赞》等;另外也有几首新疆风格的歌曲,如《雪莲花》、《罗布人》等。
石彦伟:听众有什么反响吗?
索菲燕:专辑目前还处于发行的初期阶段,听到的朋友还不是很多,但已经有了不少反馈。他们说听过非常感动,歌词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民族心。我第一次演唱这些歌曲时,也是非常激动,眼泪几次都要流出。
石彦伟:相比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歌曲创作已经很发达,多诞生一些脍炙人口、得以流传的经典曲目是关键。你觉得这本专辑里会有像《回族姑娘》、《阿妈的盖碗茶》那样流传的歌曲吗?
索菲燕:一首歌曲能否流传,有很多综合的因素。单纯从歌曲本身来看,我觉得《赛俩目》这一首有很大的流传可能。“赛俩目”是穆斯林最亲切熟悉的问安语,有广泛的群众性。这首歌用音乐表达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和对亲朋好友的吉庆问候,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流畅易学,很适合在婚礼、大型演出和大小聚会的场合传唱,目前在网上的点击量也是最高的。
石彦伟:的确是一首好歌。不过我听了所有的歌曲后,最打动我的还是另一首《经名》。经名是一个穆斯林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以前还真的没有想过可以写成歌曲。
索菲燕:也有别的朋友和你一样喜欢这首歌。它选取了回族生活中非常熟悉又疏于表现的经名文化,叙述了回族人从出生到成长的心灵历程,有信仰的虔诚、人性的美好,渗透着一种民族精神,很容易打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石彦伟:配器也很有特点。
索菲燕:这首歌先后有过两版伴奏。杨峰老师觉得,我唱的最早那版更有味道。不过那一版的伴奏稍显传统了一些,就重新做了另一版,在节奏上借鉴了“凤凰传奇”的那种打击乐的感觉,融入了现代电声音乐的一些元素,还有婴儿的笑声,更富于动感和意境。
石彦伟:回族的歌曲创作刚刚起步,欣喜之余未免还有许多缺憾。你在这本专辑的录制中,有这样的遗憾吗?
索菲燕:如果是遗憾的话,就是《经名》这一首,录第二版的时候,专辑里就差这首了,必须尽快做出来。但当时很不巧,我咳嗽了一个月,声音状态不是很好。
“这本专辑凝聚着很多回族人共同的心血”
石彦伟:我注意到,专辑的装帧设计很漂亮,尤其是所有的人像摄影,都是标准的穆斯林女性形象,很难得。
索菲燕:形象设计这块,我们追求的是生活化,亲切自然,没有做很夸张、很唯美的那种艺术照,甚至也没有摆动作。回族的审美本来就是自然、含蓄、典雅,所以有自然美就好了。我找到一家穆斯林服装店,向女老板道了一声“赛俩目”,说我要做回族歌曲专辑,需要照几张艺术照,想买几件合适的回族服装。她一听说是要唱回族歌曲,非常高兴,当即建议,如果只是照像,我免费借给你就行了,你随便选。我很感动,后来就选了三套,还回去的时候,买了点水果表示感谢。制作过程中,像这样提供帮助的回族热心人士很多,比如这张专辑的装帧设计就是新疆的回族作家苏海龙先生,他是很知名的平面美术设计师,曾不辞辛苦地几易其稿,最后达到自己满意才定稿,同样,他也拒绝任何报酬,并说为民族艺术发展做点事还要什么报酬?我很感动。所以,也可以说这本专辑凝聚着很多回族人共同的心血。
石彦伟:这本专辑的总策划和艺术总监是我们都很尊敬的杨峰老师。杨老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回族文学界很有影响的作家,散文集《托克马克之恋》还曾获过“骏马奖”。这次看到他亲自作词、谱曲的作品,很是惊讶。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合作的?
索菲燕:我是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结识杨老师的。听到他创作的回族歌曲,感到很有特色,尤其是西北特有的曲风,亲切、质朴、温暖,很喜欢。我是唱民歌的,音色比较甜美,比较适合演绎这些回族歌曲,就开始一首一首地合作。
石彦伟:合作两年多以来,你对杨老师及其作品有怎样的印象?
索菲燕:他写的歌词优美生动,富于意境美;作曲方面我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杨老师当年曾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因为“文革”没有读成,后来转向了文学。所以他对音乐的感觉很好,基本功很扎实。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敬业精神,每一首歌他都和录音师一起盯到底,尽自己的全力来做。他对民族文化了解得很精深,民族情感非常浓,他是打心眼里想为回族文化做一点事,做成了。当然,这张专辑里的其他作曲者大都是新疆著名作曲家,是他们共同完成了这张专辑的打造。
“回族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民族”
石彦伟:在你之前,我所知道的演唱回族歌曲的歌手还有哈晖、苏尔东等,你听过他们的歌吗?请简要评价一下。
索菲燕:他们都很优秀。哈晖是出色的歌唱家,虽然很年轻,但是已经站在国家级的台面上。苏尔东的歌,通俗易懂,风趣诙谐,很有新疆回族的地域特点,很受大众的喜欢。我希望我的演唱,更多地体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石彦伟:据我所知,你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曾跟随部队的文艺演出团队到海岛边防哨所慰问演出,被誉为“军中百灵”。我想这样一个美誉,可能和你清澈明亮的音色、大气舒展的风格,还有比较好的高音部分有关。你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驾驭回族歌曲的?
索菲燕:回族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民族,我在演唱时,除了运用好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回族文化的内涵,体会回族人的文化心理,他们的情感世界,在演唱时要倾注自己的真情,只有深深地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石彦伟:你们的团队还会继续把回族歌曲做下去吗?
索菲燕:会的,这也是杨老师的心愿,他和朋友组建了“新疆伊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更有力地打造和推出回族题材的文化艺术产品,希望有更多的回族歌曲创作人也加盟我们的团队。最近我还录制了《红盖头》、《金色的汤瓶》、《纳古镇》等一些回族歌曲,都很美,准备在后面的专辑中陆续推出。我们将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多地关注作品的多种色彩和多元风格。
石彦伟:当下文化产业迅速勃兴,创作与发行两翼齐飞,是艺术作品真正得以繁荣的关键。但刚刚起步的回族歌曲,显然在产业链的构建上还显得滞后了一些。我想替广大回族听众问一下,这张专辑如果在当地市场上购不到,还有办法和途径可以买到吗?
索菲燕:可以搜索“新疆伊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网页,它会告诉你怎样邮购。
石彦伟:好。最后你还想对回族听众说些什么?
索菲燕:表现回族文化,音乐是很好的途径。现代人很难耐心读完一本厚书,但是音乐却可以直接与心灵沟通。希望朋友们都来听一听这些回族歌曲,歌手的演唱只有听众喜欢才有意义,哪怕只有一两首喜欢,我们也会感到很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