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和你一起越过死海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2

[日志] 在夏青杯上朗诵《祖国的声音》

$
0
0

北京赛区三等奖,《祖国的声音》

全国总决赛优秀奖,95.39分,在97人中排名28


听取评委点评

瞿弦和老师为我们这一组点评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二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落幕了。对这次比赛,期望很高,希望自己有理想的发挥、满意的成绩,不过结果多少还是有些意外,只得了优秀奖,属于打酱油的。不大好意思再说这个事,不过转念想,这么点小挫折都经受不了,还能做啥事!我的抗挫能力实在太差了,从小听惯了表扬,没挨过批评,凡参加演讲朗诵类比赛,不拿一等奖都觉得自尊心难以接受,而偏偏每次都是冠军,最差也是前三名。现在想想,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如今看到了大天地,和真高手交过锋,才知自己还差得很多。

    心仍有不甘。《祖国的声音》这个作品,是我的大学导师王稼之老师主创,我和王洋参与创作的,写的是夏青先生。很喜欢这个作品,揣摩得比较细,尤其是融入了我对朗诵艺术的一些个性理解,在表达风格上既有对名家的借鉴,更多的则是出新。这种艺术探索的努力,在我看来比比赛过程更珍贵。我没有那么好的形象,那么震撼的声音,但我并不认为在感情调度和对内容的理解深度上,也比别的选手差。其实朗诵拼的还是内功,但往往外功不够,内功再好也会很吃亏。这次失利,想了很多,对自己的创新也有过动摇,毕竟评委都是朗诵界的权威名家,不会再有更权威的阵容。但经过沉淀,还是决定不放弃风格化这条路,不想融入中规中矩的行列。让那些好声音好气息好技巧尽情地得奖吧,我只尊重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表达对象的敬重。我和夏青先生是同乡,同时还是高中和大学的校友,可以说夏青精神一直在激励我成长。这次选择这个题材,也不是什么迎合,只是觉得应该借机表达对先生的一份纪念。带着这种传播夏青精神的举念,我朗诵得很动情,也流了泪。虽然没有期待中的高分,但一些观众和选手都说,很喜欢我的作品,觉得给的分数很意外,应该至少拿二等奖。

    都不重要了。刚刚过去的齐越节,作为她曾经的粉丝,感到空前的失望和愤懑。但毕竟夏青杯,挽救了朗诵艺术的尊严。这是个真正尊重朗诵的舞台,也是个真正的大舞台,据说报名的有一万六千多人,进决赛的以各地一线播音员主持人为主,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也都是真正热爱朗诵的一群人。所以还是很享受这个舞台,还是要感激这个舞台。

    祝贺我的师弟陈振华、师妹陈鸿,以他们的朴质和真诚,赢得了评委,获得三等奖的第一名。作品《走向天边的霞光》,也是我专门为他们写的一个作品,去年参加齐越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年在夏青杯上算是小扬眉了一把,高手云集,着实不易。

    愿夏青杯,给所有经历过的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震动与感化。

    愿飞过的人,翅膀变得更坚强些。

 

 

祖国的声音

 

                                                       作者:王稼之、王洋、石彦伟


 

曾记得,是这样一个黎明,

在这样一座城市——北京,

有这样一个声音,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这声音曾跨越鸭绿江,

把力量和勇气注入每一名士兵。

它嘹亮,好像晨星中第一声反击的炮响,

它温情,犹如妈妈额头上的爱抚。

它与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祈愿紧紧相连,

啊,时代的声音!

 

这声音把《科学知识》送进工厂、农村、学校,

到处传来庆功的捷报、丰收的喜讯。

这声音把文学的甘甜带给老人、青年和孩子,

于是人们认识了诗人李白、杜甫、毛泽东。

关山月,夜光杯,红藕香残玉簟秋,

枯藤老树,落木萧萧,白云千载空悠悠。

声音中的祖国真美,

似缕缕朝晖,若潺潺流水。

啊,人民的声音!

 

这声音在祖国发展壮大的历程中传递着一种信念。

它以洪钟般的庄严,

向世界发布着真理与正义、尊严与荣耀。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

只要听到这震彻天宇的声音,

就听到了——中国。

 

朋友们,我们是多么爱这个声音,

可是突然有一天,

这声音不再从电波里传出。

爱他的人啊,请不要悲伤!

一个人的声音或许很小很小,

但他所传递的时代之声、人民之声、祖国之声,

将永远在我们民族的骨骼里穿行。

 

 

决赛视频:http://www.cnr.cn/2011zthd/xqb/zjs/

本人是25号,约在3小时58分出场,欢迎点评、批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2

Trending Articles